吴大付
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,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至关重要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:要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,加强农村生态建设、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,努力建设美丽乡村。……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。搞好农村垃圾、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,实施乡村清洁工程,加快农村河道、水环境综合整治。
2011年以来,我市把农村的生态环保工作摆放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,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。据了解,去年共争取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57个,总投资8070万元;对禁养区、限养区畜禽饲养企业进行检查,按照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区划,对97家养殖场进行了搬迁关闭;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,7个乡镇、33个行政村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、生态村标准,并全部通过省环保厅的材料评审和现场验收;积极开展太行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,重点加强了入驻“三石企业”环评审批、建设监管和生态修复工作,目前,所有碎石关闭区域均完成了土地复耕、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。在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大刀阔斧的整治成绩的同时,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的严峻形势,进一步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,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。
一、我市农村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
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,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较大的变化;在经济快速发展中,资源的利用强度和深度日益增加,农村环境污染负荷也在不断加大;环境问题突出,与当前强化县域经济的发展,农民对生活环境的追求、和谐社会的构建,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等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。
1、农用物质使用不当造成土壤环境污染严重
因农业废弃物,如作物秸秆、畜禽粪便、人粪尿等,没有被充分而合理的利用,导致对化肥的依赖,根据对新乡县农户的调查,100%的农户都超过了国家化肥特别是氮肥平均用量。 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、土壤有机质降低、肥力下降。喷洒的农药,只有 10%~15%起到杀虫治病的作用,20% ~30%进入大气和水体,50% ~60%残留在土壤中,而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随地表径流和下渗进入水体,导致土壤和水体污染,进入大气的农药也会通过干湿沉降,进入土壤或水体环境中,造成环境污染。
2、畜禽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
畜禽养殖存在一系列的问题,如数量较多但无序分散、部分畜禽粪尿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,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,造成农业面源污染。而畜禽粪尿又含有大量有机物、无机物及病菌等,直接排放可导致水体、大气、土壤及生物污染,同时还会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蔓延。
3、农业及农民生活固体弃物处理不当造成水体污染
由于农民很多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对环境及生态造成污染和破坏。一是农作物秸杆随意焚烧、遗弃,二是柴草乱垛、废弃薄膜等垃圾乱倒、污水乱泼、粪土乱堆,三是生活垃圾随处堆放,不加任何处理,已经造成垃圾围村的普遍现象。这些现象不仅造成能源浪费,还导致大气及水体污染。对农村环境造成较大影响。
4、在工业化进程中污染环境资源
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农村落户,另外,随着城市环境治理越来越严格,不少中重度污染型企业也选择了迁址农村。由于地理位置偏僻,监管容易存在死角,不少企业废水、废气、废渣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,毁损了大量的农村土地,对农村地区的水源及空气造成污染。存在着重大安全和环境隐患。
二、建议
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过多易导致土壤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,加之农村有些地方规模化养殖技术不过关、生活垃圾乱堆乱放,这些都是污染的源头,造成土壤和水污染。这种污染往往从表面上看不到,是一种“静悄悄的污染”,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,进而威胁食品安全,它的严重程度可能不亚于城市的pm2.5超标。因此,我们必须解决农村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,大力开展农村污染治理,净化美化农村环境。
1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,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。农村环境一旦受污染,最终受害者是农民自己。要想恢复受污染的环境,其成本远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取得的利润高,且环境往往具有不可修复性。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当代,还会殃及子孙后代。因此,要大力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。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,向农民宣传有关环境法律、法规,宣传环保的重要性,以及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;还要重视农村教育,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、公共意识和文明修养,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,进而增强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。
2、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建设,选好懂法有环境保护意识的“领头人”。污染防治工作从根本上讲是公共事务,理应由农村基层社会组织负责。基层社会组织的领导能力、政策水平及带头作用是做好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。要选配有能力、懂政策,能真心为群众谋利益的基层领导组织,其中主要是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和村委会,最重要的是选配好主要负责人。加大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,将乡村规划、建设管理、循环农业、可持续发展理念等知识作为重点培训内容,从而提高村干部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。严格落实考核奖惩制度,将每年的考核层次延伸到村,对各村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情况进行考核评估。
3、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,实现结构优化。加快发展循环农业,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,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、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。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,组织实施生物工程,如推广秸秆气化、养畜等技术,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材料,培育生态产业等。开展节约化生产,积极发展节地、节水、节肥的节约型农业。
4、减轻农村工业污染,实现废物减量化。采取有效措施,提高环保准入门槛,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。加快推动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,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、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、土壤污染治理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示范工程。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,深化环境优美乡镇、生态村创建,有序推进农村环境保护。
5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加强农村生活污染源治理。发挥市场的配置和导向作用,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污染治理领域,多渠道筹措资金,突破资金制约瓶颈。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,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,因地制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。居住比较分散、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分散处理方式处理生活污水;人口比较集中、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环境保护的内容,配套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防治设施。采取“村收集、镇转运、县处置”的城乡统筹垃圾处理方式,对偏远、不具备条件的乡镇的生活垃圾采取无害化处理方式,下大力气提高村生活垃圾收集率、清运率和处理率,同时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,积极推广沼气、太阳能等新型能源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、有机农业,培育无公害、绿色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,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。
6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,延伸产业链。对己建成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统筹规划、分期分批进行治理;引导规模小的畜禽养殖企业走污水与粪便混合—沼气池—沼液—农作物的治理路子,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粪便走干湿分离的治理路子,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,尿液沼气化治理后还田。这样既保持了肥料使用简便、肥效快的特点,又减少了化肥对土壤的不利影响,还较彻底地解决了粪便污染环境问题,最大程度地使农业废弃物得到减量化、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。
7、强化监督,严厉查处农村环境违法行为。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监察体系,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察。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,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“三同时”制度,防止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,禁止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农村立项建设。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,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,违反“三同时”制度,超标排污,向农村倾倒垃圾、废弃物以及违规开采造成生态破坏等环境违法行为,严格依法查处。
8、加强领导,强化问责。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机制,实行农村环境质量首长负责制,纳入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。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考核,定期公布考核结果。对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,予以表彰奖励,对环境质量恶化,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,依法依纪追究责任。